欢迎光临
我们一直在努力

东鲁门泛舟二首(其一)

  日落沙明天倒开,

  波摇石动水萦回。

  轻舟泛月寻溪转,

  疑是山阴雪后来。

  李白寓居东鲁时常与鲁中名士孔巢父等饮酒酣歌,时人称他们为“竹溪六逸”。此诗就是描述诗人当年的这段生活。

  东鲁是唐时的兖州(今山东曲阜),“东鲁门”在府城东。诗中描写的是月下泛舟的情景。

  “日落沙明天倒开”。第一句写景就奇妙。“天开”往往与日出相关,把天开与日落联在一起,确乎见鲜见。但它又写出一种实感:“日落”时回光反照的现象,使水中沙洲与天空的倒影分外眼明,给人以“ 天开”之感。这光景通过水中倒影来写,更是新颖。

  此句从写景中已间接展示“泛舟”之事,又是很好的发端。

  “波摇石动水萦回”。“波摇石动”,同样来自弄水的实感。波浪的轻摇,水流的萦回,都可能造成“石动”的感觉。至于石的倒影更是摇荡不定的。这样通过主观感受来写,一下子就抓住最有特点的景象,与前句有异曲同工的妙处。

  月光照在水面,铺上一层粼粼的银光,船儿好象泛着月光而行。这使舟中人陶然心醉,忘怀一切,几乎没有目的地沿溪寻路,信流而行。“轻舟泛月寻溪转”,这不仅是写景记事,也展现人物精神状态。一个“轻”字,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那种飘飘然的感觉。

  到此三句均写景叙事,末句才归结到抒情。然而,诗人并未直抒胸怀,却信手拈来一个著名故事,予以形容。事出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东晋王徽之(字子猷)

  居山阴(今浙江绍兴)时,在一个明朗的雪夜,忽然思念住在剡地的好友戴逵,就连夜乘舟造访,隔了一宿才到达。王到后,却不入见,反而掉过船头回去了。

  别人问他何以如此,他答道:“吾本乘兴而行,兴尽而返,何必见戴?”

  “乘兴而行”,正是李白泛舟时的心情。他那忘乎其形的豪兴,与雪夜访戴的王子猷颇为神似,而那月夜与雪夜的境界也很神似。无怪乎诗人不禁糊涂起来,我是李太白呢,还是王子猷呢,一时自己也不甚了然了。一个“疑”字运用得极为传神。

  这里的用典之妙,在于自如,在于信手拈来,借其一端,发挥出无尽的诗意。

山中问答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入宿置酒



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

赞(8) 打赏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新月文轩 » 东鲁门泛舟二首(其一)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

微信扫一扫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