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伊洛渊源录》
《伊洛渊源录》,14卷,宋朱熹撰。本书主要记载宋理学家周敦颐、程颐、程颢及其门下弟子的言行。 伊洛指伊川和洛水,北宋程颐曾居于嵩县西北,地临伊川。二程、邵雍等又都长期在洛水之北的洛阳居住、讲学。 朱熹把周敦颐、二程、张载、邵雍及其弟子的行状...
《伊洛渊源录》,14卷,宋朱熹撰。本书主要记载宋理学家周敦颐、程颐、程颢及其门下弟子的言行。 伊洛指伊川和洛水,北宋程颐曾居于嵩县西北,地临伊川。二程、邵雍等又都长期在洛水之北的洛阳居住、讲学。 朱熹把周敦颐、二程、张载、邵雍及其弟子的行状...
1175年,吕祖谦从浙江到福建与朱熹会晤,两人在寒泉精舍相与读周敦颐、张载、程颢、程颐等著作,感其“广大闳博,若无津涯”,初学者不易把握其要义,于是精选622条,辑成《近思录》,共分14卷。 《近思录》是依朱、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,从...
《四书或问》,共39卷。宋朱熹撰。朱熹写下《四书章句集注》,又以诸家之说纷纭,因设为问答,以回答《四书章句集注》所以去取之意,以成此书。 《四书或问》有《大学》2卷,《中庸》3卷,《论语》20卷,《孟子》14卷。《四书或问》非成于一时。其中...
《朱子语类》,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。宋代景定四年,即1263年,黎靖德以类编排,于咸淳1270年刊为《朱子语类大全》,共140卷,即今通行本《朱子语类》。 《朱子语类》编排次第,首论理气、性理、鬼神等世界本原问题,以太极、理为天地之始...
《困学纪闻》,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的力作。王应麟,字伯厚,自号深宁居士,学者又称厚斋先生。 其一生著述宏富,除《困学纪闻》外,还有《汉艺文志考证》、《汉制考》、《玉海》、《集解周书王会篇》、《词学指南》等20余种著作,约600多卷。 《困学纪...
《上蔡语录》,共3卷,为宋谢良佐的语录。谢良佐字显道。元丰年间进士。 良佐记性甚强,对人称引前史,不差一字。与当时大儒游酢、吕大临、杨时称程门四先生。其学派以仁、天理为主体,掺杂禅学思想,讲究修身养性。 后人胡安国、曾恬收集谢良佐的讲学谈话...
《容斋随笔》,南宋洪迈著的史料笔记,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。 该书与沈括的《梦溪笔谈》、王应麟的《困学纪闻》,是南宋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。据说,《容斋随笔》是毛泽东生前最后一次看的书。 《容斋随笔》分《随笔》、《续笔》、《三...
《陆九渊集》是陆九渊的往来书信和短篇杂著的结集。陆九渊,号存斋,又号象山,所以《陆九渊集》原名为《象山先生全集》。陆九渊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,儒学一支心学教育思想的奠基人。 陆九渊一生不注重著书立说,其语录和少量诗文由其子陆持之于开禧...
《慈湖遗书》,南宋哲学家、儒学学者杨简著述的汇集。共18卷,又有续集2卷。其中,1卷至6卷为杂文及诗,7卷至16卷为家记即杂录儒家论经史治道之说,17卷为先训,18卷为钱时所撰行状及真德秀跋。 另有杂文1卷,孔子间居解1卷,合为续集。 《慈...
《陈亮集》,旧称《龙川文集》,南宋陈亮的著作集。该书约撰于1161年至1193年间,由陈亮之子辑成,由理学家叶适作序。全书共40卷,今存30卷。 《陈亮集》内容分为疏、策、论、表、书、启、诗、词、记、序等。主要哲学著作有《酌古论》、《经书发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