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
我们一直在努力
共 34 篇文章

标签:隋唐 第2页

刘焯

刘焯(544年~610年),字士元,河北冀县人。隋代儒家学者、经学家、天文学家。 他的儒学著作《五经述义》等若干卷,传播开来,使他名声大振。同时,他着力研习《九章算术》、《周髀》、《七曜历书》等,还著有《稽极》10卷,《历书》10卷。 提出...

赞(15)新月文轩新月文轩儒学 阅读(61)

王通

王通(584年~617年),字仲淹,是隋代大儒,山西的一位私人教育家。 他出生在官宦世家,其父王隆,曾于隋开皇初,以国子博士待诏云龙门,向隋文帝奏《兴衰要论》7篇,颇为隋文帝所称道。王氏家学渊源深厚,所以王通从小就受到儒学的熏染。 据说在隋...

赞(0)新月文轩新月文轩儒学 阅读(16)

刘炫

刘炫,字光伯,河北献县人。隋朝著名经学家。刘献之的三传弟子。开皇中期,刘炫奉敕修史。后与诸儒修定“五礼”,因此被授旅骑尉。不久有任太学博士。 刘炫所提出《春秋》规过之论,对后世影响大。撰《尚书述义》诸书。

赞(10)新月文轩新月文轩儒学 阅读(38)

陆德明

陆德明(550年~630年),名元朗,以字行。苏州吴人。唐代经学家、训诂学家。 陆德明初受学于周弘正,善言玄理。陈太建中期,后主为太子时,常集名儒入讲承光殿。陆德明以弱冠之年与国子祭酒绿孝克抗辨,屡夺其说。陈亡后陆德明回到故里。 隋炀帝嗣位...

赞(5)新月文轩新月文轩儒学 阅读(35)

颜师古

颜师古(581年~645年),字籀,以字行,山东临沂人。唐初儒家学者,经学家、语言文字学家、历史学家。 他少传家业,遵循祖训,博览群书,学问通博,擅长于文字训诂、声韵、校勘之学。 同时,他还是研究《汉书》的专家,对两汉以来的经学史也十分熟悉...

赞(13)新月文轩新月文轩儒学 阅读(38)

孔颖达

孔颖达,字冲远,河北衡水人。孔颖达所在时期,儒学内部群经异说,诸师异论,更不下数十百千,纷纷攘攘,至有互为水火之势。 五经越解越暗,圣学越讲越糊涂,十分不利于儒学的经世致用和发扬光大。孔颖达编订《五经正义》,排除经学内部的家法师说等门户之见...

赞(13)新月文轩新月文轩儒学 阅读(42)

贾公彦

贾公彦,河北永年县人。唐朝儒家学者,经学家,《三礼》学专家。他官至太学博士。 撰有《周礼义疏》50卷、《仪礼义疏》40卷。同时,他还是着重指出指纹是确认个人的方法的第一人。

赞(13)新月文轩新月文轩儒学 阅读(32)

刘知几

刘知几(661年~721年),字子玄,江苏徐州人。儒学学者。刘知几生于唐代名门,父刘藏器、兄刘知柔都是唐高宗和唐玄宗时的官僚,并以词章知名于世。 刘知几因家学渊源,自幼博览群书,攻读史学,后又致力文学。他20岁时中进士,任获嘉主簿。 武则天...

赞(10)新月文轩新月文轩儒学 阅读(58)

陆淳

陆淳,字伯冲,后改名质。今江苏人。唐经学家。他官授左拾遗,历任信州、台州刺史。陆淳曾师事啖助、赵匡,得手《春秋》学。 陆淳以为《左传》长于叙事,但宣扬《春秋》“大义”,则不如《公羊传》和《榖梁传》。陆淳综合啖助、赵匡之说,撰《春秋集传纂例》...

赞(15)新月文轩新月文轩儒学 阅读(38)

李鼎祚

李鼎祚,四川资中人。李鼎祚官至殿中侍御史。在位期间积极为统治者献计献策。安史之乱时,他进《平胡论》,为讨伐安禄山等人出谋划策。 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,防止叛乱,又上奏在泸、晋、渝、合、资、荣等六州界险要之地置昌州。 在学术上他精于儒家...

赞(7)新月文轩新月文轩儒学 阅读(60)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