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学
洛学,即指伊洛学派,理学派别之一。宋程颢、程颐所创理学学派。世称程颢为“大程”,程颐为“小程”,合称为“二程”。 二程为亲兄弟,均为河南洛阳人,长期在洛阳讲学,后来程颐又居临伊川,二人讲学于伊河洛水之间,因称其所刨学派为“伊洛之学”,也叫“...
洛学,即指伊洛学派,理学派别之一。宋程颢、程颐所创理学学派。世称程颢为“大程”,程颐为“小程”,合称为“二程”。 二程为亲兄弟,均为河南洛阳人,长期在洛阳讲学,后来程颐又居临伊川,二人讲学于伊河洛水之间,因称其所刨学派为“伊洛之学”,也叫“...
理学大师朱熹因在福建讲学,弟子多为福建人,形成的学派世称“闽学”。朱熹自号“紫阳”,后来学者称朱熹为“紫阳夫子”,闽学又称“紫阳学派”。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,他的思想代表了理学发展的最高水平。朱熹在宋明理学家中最重视知识训练,并把知识的培...
蜀学,有广义和狭义之分。 狭义的宋代蜀学指由苏洵开创,由苏轼、苏辙兄弟加以发展,由黄庭坚、张耒、秦观等文人学士参与组成的有共同思想基础与学术倾向的学派。 广义的宋代蜀学指两宋时期包括三苏、周程及其在蜀后学、张栻、度正、魏了翁等著名人物融合蜀...
浙学,主要指浙江历史上儒家学派的集合,它们的学术观点有较强的共性,历史上前后衔接较为连贯,都较强调“经世致用”。 浙学的内涵可作狭义、中义与广义的区分。 狭义的浙学,或称“小浙学”,是指发端于北宋、形成于南宋永嘉、永康地区的以叶适、陈亮为代...
金华学派是浙学的一支。金华,古称婺州,宋元以来名家辈出,纵观思想史和文学史,出身于金华者大有人在。于是便有“婺学”之称。 金华学派肇始于北宋范浚,成形于南宋乾道、淳熙期间,其代表人物为吕祖谦和唐仲友。 金华学派也称吕学,该学派治学严谨,又不...
永康学派是浙学的一支,南宋以陈亮为代表的学派。因陈亮为婺州永康人,故有此称。 陈亮学术思想无一定师承关系,言论也多与传统观点不同,此学派哲学上承认客观规律之实在,强调道存在于实事实物之中。反对道学家空谈义理,以为道义不能脱离功利。 此学派除...
永嘉学派,又称事功学派、功利学派等,属于浙学一支,是南宋时期在浙东温州地区形成的,提倡事功之学的一个儒家学派,是南宋浙东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派。因其代表人物多为浙江永嘉人,故名。 永嘉之学,溯源于北宋庆历之际的王开祖、丁昌期、林石等,以后...
四明学派是浙学的一支,主要指我国南宋时期的一个儒家学术派别,学派活动区域近似于现在的浙江东部宁波一代,是称浙东学派之主力之一。绍兴、宁波和台州地区有四明山脉,故该区域也称“四明”或四明地区,学派以山得名。 四明学派在学术思想上承陆九渊心学,...
心学,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,最早可推溯自孟子,而北宋程灏开其端,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,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。 至明朝,由王守仁首度提出“心学”两字,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“致良知”,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。
荆公新学,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创立的学派,学术界一般称之为荆公新学,又简称为新学。 新学学派以王安石为首,其主要成员有:王雱、吕惠卿、蔡卞、常秩、陆佃、蹇序辰、邓洵武、王令、龚原、许允成、沈括等。 荆公新学一般指其《三经新义》及其为释经而作的...